<p id="ubzyx"></p>

  • <pre id="ubzyx"><label id="ubzyx"><menu id="ubzyx"></menu></label></pre>

      1. <track id="ubzyx"></track>
        <td id="ubzyx"><noscript id="ubzyx"><ol id="ubzyx"></ol></noscript></td>
        <track id="ubzyx"></track>
        ?
        ?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央城鎮化工作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編制了《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范圍包括全國(港澳臺地區除外)所有設市城市、縣城及建制鎮。

        規劃期限:2016-2020 年。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污水收集系統

        1. 新增配套污水管網

        1)建設任務。加大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優先解決已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問題,強化黑臭水體沿岸的污水截流、收集,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

        十三五期間,新增污水管網12.59 萬公里,其中,設市城市6.62 萬公里,縣城2.92 萬公里,建制鎮3.05 萬公里。全部建成后,所有設市城市、縣城和建制鎮均覆蓋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大幅提高污水收集能力。

        2)技術要求。除干旱地區外,新建污水管網要采取分流制系統,污水管網收集能力應與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相匹配。

        污水管網建設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嚴格做好閉水實驗,防止檢查井、接口滲漏等問題。

        2.強化老舊管網改造

        1)建設任務。對年久失修、漏損嚴重、不合格的老舊污水管網、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改造,減少管道污泥淤積、超載等保證過流能力,改善因管網破損造成大量地下水等外來水進入而影響排水、治污效能發揮,避免污水滲漏導致管道周邊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水量穩定。

        十三五期間,改造老舊污水管網2.77 萬公里,其中,設市城市1.58 萬公里,縣城0.73 萬公里,建制鎮0.46 萬公里。

        2)技術要求。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要求,以管網的截流、輸送污水效能為評價標準,改造后的污水管網要不破損、不漏水,排水順暢。

        3.加強合流制管網改造

        1)建設任務。除干旱地區外,應當按照本地區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要求,加快實施合流制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要加快建設截流、調蓄等設施。

        十三五期間,改造合流制管網2.87 萬公里,其中,設市城市1.70 萬公里,縣城1.17 萬公里,完成后將促進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及雨水的資源化利用。

        2)技術要求。應結合降雨量情況及建成區管網現狀,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原有雨污合流管網在清淤、疏通后可作為雨水管,并新建污水管道。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應通過建設調蓄設施、增大截流倍數等措施,預防雨污合流引起的溢流污染。

        (二)提升污水處理設施能力

        1.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能力

        1)建設任務。優先支持尚無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城市、縣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加快解決設施布局不均衡問題,著重提高新建城區及建制鎮污水處理能力,并通過以城帶鄉,設施共享等形式,適當向農村地區延伸。

        對經濟發達地區、水體污染嚴重地區、環境容量較低地區以及國家和地方確定的重點流域地區,應加快設施建設進度,并執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十三五期間,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規模5022 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856 萬立方米/日,縣城1071 萬立方米/日,建制鎮1095 萬立方米/日。

        2)技術要求。堅持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布局要充分考慮管網建設需求、河道及景觀水體補水、再生水利用等。在人口密集、污水量大的地區,宜采用成熟的集中處理方式。在人口密度較低、水環境容量較大的地區,可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技術路線簡單、投資規模小、便于維護和管理的方式。

        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及近岸海域匯水區域)的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按照水環境質量改善要求,選擇脫氮除磷效果好的工藝技術,出水水質應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建成區水體水質未達到地表水類標準的城市,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應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

        2.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能力

        1)建設任務。敏感區域以及建成區水體水質未達到地表水類標準的城市,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未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的,均為提標改造對象。

        十三五期間,提標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模4220 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3639 萬立方米/日,縣城581 萬立方米/日。

        2)技術要求。應根據污水進水特點、排放和再生利用要求,科學選擇提標改造工藝,著力提高設施脫氮除磷能力,提標改造后出水水質應達到一級 排放標準或相關規定的水質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人工濕地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

        (三)重視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

        1.建設任務。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鼓勵資源化利用?,F有不達標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加快完成達標改造。優先解決污泥產生量大、存在二次污染隱患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可考慮統籌集中處理處置。

        十三五期間,新增或改造污泥(按含水率 80%的濕污泥計)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能力6.01 萬噸/日。其中,設市城市4.56萬噸/日,縣城0.92 萬噸/日,建制鎮0.53 萬噸/日。

        2.技術要求。堅持無害化處理處置原則,結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選用成熟可靠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鼓勵采用能源化、資源化技術手段,盡可能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鼓勵將經過穩定化、無害化處理的污泥制成符合相關標準的有機碳土,用于荒地造林、苗木撫育、園林綠化等。污泥處置設施應按照集散結合、適當集中原則建設,形成規模效應。

        (四)推動再生水利用

        1.建設任務。十三五期間,新增再生水利用設施規模1505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1214 萬立方米/日,縣城291 萬立方米/日。

        2.技術要求。按照集中利用為主、分散利用為輔的原則,因地制宜確定再生水生產設施及配套管網的規模及布局。結合再生水用途,選擇成熟合理的再生水生產工藝。鼓勵將污水處理廠尾水經人工濕地等生態處理達標后作為生態和景觀用水。再生水用于工業、綠地灌溉、城市雜用水時,宜優先選擇用水量大、水質要求不高、技術可行、綜合成本低、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用水方案。

        (五)啟動初期雨水污染治理

        1.建設任務。在全國36 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設初期雨水處理設施規模831 萬立方米/日,探索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模式。

        2.技術要求。從源頭控制初期雨水徑流污染,通過科學劃分排水片區,合理布局雨水管道和調蓄設施,有效收集初期雨水。

        根據初期雨水的水質,可輸送至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或就地結合景觀、綠地等進行處理并資源化利用。

        (六)加強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

        1.建設任務。十三五期間需整治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000 多個,總長度約5800 公里,與城市黑臭水體綜合

        整治相關的新增及改造排水管網、新建與提標改造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等設施建設,已納入前述主要建設任務。

        2.技術要求。針對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要重點抓好控源截污。對于污水直排的排污口,建設岸邊截流管渠、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截污;對地下水位高的地區,要從入河排水口、截流干管逐段進行檢查,整治管道接口、檢查井等滲漏,逐步解決管網清污混流的問題;對于合流制管網,要逐步進行改造,建設調蓄、截流等設施,控制溢流污染。加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進內源治理、生態修復和活水保質等措施。

        (七)強化監管能力建設

        1.建設任務。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管能力建設,形成國家、省、地市、縣四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監管體系,增強利用信息化手段的監管、預警與應急能力。

        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監測系統,包括國家級排水與污水處理監測站座、省級監測站38 座、地市級監測站288 座,縣級監測站361 座。

        2.技術要求。國家級和省級監測站應具備全指標監測能力和主要指標的流動檢測能力;地市級監測站應具備污水管網排查與檢測能力和對污水處理廠基本控制項目及部分選擇控制項目分析能力;縣級監測站應具備日常指標檢測能力,滿足政府監管需要。鼓勵地方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方式滿足日常監管需求。建成后,基本實現全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數據的動態、實時信息監督管理。

        三、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十三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共投資約5644億元。其中,各類設施建設投資5600 億元,監管能力建設投資44 億元。設施建設投資中,新建配套污水管網投資2134 億元,老舊污水管網改造投資494 億元,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投資501 億元,新增污水處理設施投資1506 億元,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投資432 億元,新增或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投資294 億元,新增再生水生產設施投資158 億元,初期雨水污染治理設施投資81 億元。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控源截污涉及的設施建設投資約1700 億元,已分項計入規劃重點建設任務投資中。

        (二)資金籌措

        切實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確保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建設任務。同時,積極引導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國家將根據規劃任務和建設重點,繼續對設施建設予以適當支持,并逐步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對暫未引入市場機制運作的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設施,要進行政策扶持、投資引導和適度補貼,保障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 免费又黄又硬又爽又免费
        <p id="ubzyx"></p>

      2. <pre id="ubzyx"><label id="ubzyx"><menu id="ubzyx"></menu></label></pre>

          1. <track id="ubzyx"></track>
            <td id="ubzyx"><noscript id="ubzyx"><ol id="ubzyx"></ol></noscript></td>
            <track id="ubzyx"></track>